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biquge.sex,最快更新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!

同。见众人目光注目自己身上,韩仲更是洋洋得意,顾盼自雄。

    冷哼声不断,只有王斗与部下几个把总嘴擒笑意。

    杨国柱也是赞赏地看了韩仲与温方亮一阵,目光又在沉稳站立的王斗身上转了转,喝道:“督臣决意己下,我等身为官军,随从杀贼便是,哪来的这么多唠叨?”

    他严厉地道:“本军门己决意随督臣前往东郊,众将都需凛然遵从,敢有畏缩抗令者,军法处事!”

    虽然杨国柱没有直领张岩、李见明、温辉三人,但他在宣府镇威望素著。战时三人也受他节制,听杨国柱这样一说,众人都抱拳高声道:“谨遵军门之令。”

    铁甲锵锵,众人同心之下。帐内又恢复了那股凛冽的气势。

    杨国柱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众将这就回营,拔营起寨,前往东郊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很快的,宣大三镇的官兵相继拔营,一片人叫马嘶。关宁各镇的将官己经相继随高起潜走了,留下一大片空荡荡的营寨。

    连卢象升的督标营,各军汇于昌平西门外,黑压压的一片似乎铺满大地。

    卢象升的督标营先至,随后宣府镇的官兵到达,居于督标营的左侧。再接着虎大威的山西镇官兵到达,居于督标营的右侧。最后大同总兵王朴,领着自己军马急急赶到。

    王斗举目看去,天地间一片盔甲与马匹的海洋。

    来援的督标营,三镇总兵的正兵营大部分都是骑兵。各镇下来援的参将与游击,也有一部分是骑兵。

    这一万几千人,人人有马,人人有甲,不是铁甲就是棉甲,各人还有铁盔。明军尚红,各马军大多甲上涂漆,望眼望去,一片火红的颜色,各人的翎羽在寒风中飞扬。

    而且这些马营使用的火器比例很高。督标营与正兵营中,至少各有鸟铳数百门,三眼铳快枪数百杆,虎蹲炮数十位。火箭上万只。马营身后,是他们密密麻麻的骡马辎重,内备大量的弹药拒马等物,野外遇敌结成方营时,数百副拒马就可以将他们密密包围保护起来。

    王斗还看到督标营的辎重队后面,摆放了大量的火炮。除了一部分的佛狼机火炮外,还有好几门的红夷大炮,王斗估算那些应该是六磅炮与三磅炮,每门炮,都需要好几匹骡马拖拉。

    王斗无声地叹了口气,大明的战兵营中,都是职业军人,论起武器装备也不会差,为何对清兵的战事中,屡战屡败呢?

    放眼周边,似乎无边无际的军马,在王斗的左侧,是宣镇总兵杨国柱的军兵大部。

    杨国柱身披铁甲,骑在一匹强壮的战马上,他的身旁,一杆大旗高高竖起。旗杆一丈五尺,黄心红边,饰有缨头雉尾及八尺五寸的号带,六尺长的梯形旗面随风飘扬中,隐隐现出一个大大的杨字。

    他的身旁,是他本部的几个千总,各有认旗,或红心蓝边、或黑心白边、或蓝心黑边,旗帜一目了然。每个千总策于马上,个个顶盔贯甲,身材粗壮,给人一种强悍的感觉。

    可以看出杨国柱长于军伍,他部中官将,除中军,千总,把总各有认旗外,各个管队与甲长,也各有自己的背旗与盔旗,而且列阵完备,想必指挥时定可如臂使指。

    放眼看看右边的督标营,同样如此,而且强悍齐整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    王斗自认来自后世,见多识广,此时众军云集,群星荟萃,王斗始知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,还很多,很多。

    同时他心下雄心奋起,有朝一日,自己未必不能位列其班,至少今年这场战事中,自己定可声名鹊起,让敌我双方不敢小瞧自己的存在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马蹄声响起,卢象升一行人策马奔出城来,卢象升仍是麻衣孝服,骑在一匹神骏非常的白色战马上,却是他心爱的战马五明骥。他手上提着一把精铁大刀,怕有几十斤重。

    人言卢象升富有勇力,每战身先士卒,勇猛非常,果然名不虚传。

    卢象升身后,跟着他的忠仆家人顾显,还有掌牧官杨陆凯等人,又有一大帮的军中幕僚赞画。

    卢象升策马狂奔而来,数万将士,都是一言不发,紧紧盯着他的身影。

    看着场中列阵静待的将士,卢象升眼中露出感慨的神情,奔到军前,他忽然勒紧马缰,一阵战马的嘶鸣,五明骥前蹄高高扬起,随后又稳稳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卢象升猛然转过头去,看着身后的昌平城,往事历历在目,卢象升似是痴了。

    他回过身来,一扬手中大刀,大喝道:“出发!”

    ※※※

    老白牛:

    晚上还有一章。

    与读者们说说,日后的更新,如有在章节后面通知的,晚上会再有一章。如果没有通知,就晚上更新不定,大伙就第二天看吧。

    此外有书友提到红薯、玉米、土豆等高产作物,贴个让大伙抱头痛哭的数据。民国初年,东北玉米亩产量最高七十公斤,最低三十公斤,若是早霜,则颗粒无收。平均亩产量五十公斤。

    没有良种,红薯与玉米等物,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优势。从徐光启开始,为了让红薯等苗种在北地存活,就努力了好几十年。北方大规模推广红薯等物,己经是清乾隆年间的事了。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www.qidian.com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